学生成果展示
1、竞赛获奖证书
(1)大学生力学竞赛获奖证书


























(2)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证书










(3)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竞赛获奖证书

(4)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证书



(5)高等数学竞赛获奖证书





















(6)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获奖证书






(7)大学生“太尔时代”杯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获奖证书


(8)大学生“德西数控”杯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获奖证书


(9)“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证书






















(10)南京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

2、作品展示
(1)基于磁传感器的交通车辆实时检测系统与实验
竞赛获奖类别:2016年首届南京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组三等奖




(2)轨道车辆垂向及空间模型随机参数结构的全局灵敏度分析
作品类别:201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成员:丁荣梅、郁馨逸、葛雨、龙晓云 指导教师:李成 副教授
成果特色:建立了轨道车辆动力学模型,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利用虚拟激励法求解垂向平稳性指标,建立平稳性指标与悬挂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即建立目标函数,之后利用Lain超立方抽样法分析了悬挂参数不确定性对平稳指标的影响。本文还在不同阻尼器节点刚度比的情况下,利用全局灵敏度分析法研究了平稳性指标关于悬挂参数的一阶灵敏度和总灵敏度。







(3)有轨电车障碍物检测与预警
作品类别:2014年国家级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成员:孙一珉、朱磊、丁海燕、刘建琦、徐安越
指导教师:汪一鸣 教授、吴澄 副教授
成果特色:
l 结合现代有轨电车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它的障碍物检测识别方法。并拟将检测出的障碍物分为三类(行人、车辆、其他)。
l 对目前国内外而言,有标准的行人检测数据库,高速公路上的车辆检测数据库,但是对于有轨电车的特殊环境下并没有成型的数据库,所以本课题考虑到有轨电车的特殊场景,力求建立一个行人和车辆的数据库。
l 设计一个程序系统,使其成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有轨电车障碍物检测识别系统。满足工程化需求。
创新点:
l 对于有轨电车,国内外尚无成型的标准行人、车辆数据库,本课题考虑不同场景,不同天气,实地采集图像,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l 对于有轨电车,目前基本上是依据司机目测判断前方路况,本课题可辅助驾驶员为前方路况(即障碍物有无)作出初步判断。
l 结合有轨电车实际特征,提出适用于有轨电车的障碍物识别算法;
l 引入多线程并行处理概念,真正实现实时获取实时检测,达到工程化目的。

(4)苏州轨道交通振动特性分析及控制
作品类别:2013年国家级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成员:姜秀杰、金学健、汤盛浩、邢倩荷、王伟
指导教师:李双副教授
成果特色:
建立了列车-轨道耦合模型,突破以往只从车辆系统或轨道结构系统单方面进行研究的状况,在动态耦合下分析列车-轨道结构相互作用及影响;建立了近距离隧道和单个隧道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列车运行时对环境振动的影响规律,得到了苏州三号线和四号线环境振动的经验预测公式;利用ANSYS建立了隧道—土层—建筑物2D模型,分析了4号线通过时苏州北寺塔的最大水平速度响应;在减振措施方面建立轨道结构模型,以钢轨扣件为例计算了其插入损失量,分析得到苏州一号线减振措施的实际减振效果;对苏州一号线的环境振动和古建筑振动进行了实地测试,将测试结果与前述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振动传播规律和减振效果。

图 车轮垂向动位移幅频特性

图 钢轨垂向动位移幅频特性

图 道床垂向动位移幅频特性
| 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实践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