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中心资源  平台建设

地下建筑环境控制设备实验平台

【日期:2016-08-01】 【关 闭】  【打 印

(1)建设内容及功能

包括国家级节能型空调制冷技术应用实训中心和轨道车辆室内环境舒适性能测试室。

①国家级节能型空调制冷技术应用实训中心

该中心位于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建工实训楼1-2楼,具有冷热源的中央空调系统、洁净空调系统、智能化控制中心、小型冷库制冷系统、压缩机拆装及小型制冷设备操作平台、洁净空调系统和智能化控制室。

该中心以中央空调与制冷工程为载体,以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为主要方向,以教学、培训、鉴定、研发、服务“五位一体”功能为宗旨,以建设和管理机制的创新为目标,为培养高水平高技能师生队伍服务。

l  节能型中央空调系统

节能型中央空调系统可用于系统认识、运行操作、系统参数调试、工程预算等教学。该系统夏季由涡旋式压缩机冷水机组或风冷热泵机组通过组合式空调箱及风机盘管向室内降温除湿;冬季由风冷热泵机组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向室内供热,无太阳时,由风冷热泵机组供热。系统运行可分为手动与智能化控制两种。该系统可用于《暖通空调》、《制冷技术》、《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等课程教学。

同时,风力发电由二套独立的装置构成,可用于驱动水泵,达到水泵节能运行的效果。该系统可用于大学生创新实习等教学。

节能型中央空调系统

l  中央空调智能化控制室

空调控制系统由安全防范、消防和设备监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安全防范包括闭路电视监控、防盗报警和门禁三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实现相互联动与集成。设备监控的对象包括空调、照明、供配电和给水系统。安全防范、消防和设备监控三个子系统采用BMS集成管理系统进行系统集成,以实现整个系统的集中管理。该控制室可用于建筑设备自动化等课程的教学。

 中央空调智能化控制室

②轨道车辆室内环境舒适性能测试室

该实验室位于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实训楼一楼,用于模拟全尺寸轨道车辆半截车厢环境调控室。该平台主要由空调机组与通风系统组成,可用于车厢室内温度、温度、风速度及气流组织等性能指标的测试。

该平台用于《空气通风调节》、《室内空气质量》、《热舒适性调试》、《空调机组运行调试》等教学、科研以及毕业设计等。

 轨道车辆室内环境舒适性能测试室

(2)教学及科研利用平台的使用情况

①教学方面

目前,配置的实验设备,基本涵盖了我院该学科专业课程培养的所有科目,如《制冷技术》、《暖通空调》、《流体输配管网》等。在理论教学时,结合地下建筑环境控制设备实验平台,采用“理论联合实际”的教学互动模式,较好的提升教学质量,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同时,该实验平台的建成,也可以为相关院校的专业学生和物业管理公司、空调领域的公司的人员培训提供条件。

暖通空调实验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学时分配

每组人数

必修/选修

1

空调系统现场识图

综合性

2

15-20

必修

2

中央空调系统启动、运行、调试实验

综合性

2

15-20

必修

3

空调房间温度分布测试实验

综合性

2

15-20

必修

制冷技术实验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学时分配

每组人数

必修/选修

1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认识

综合性

2

4

必修

2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性能参数测试

综合性

2

4

必修

3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变工况测定

综合性

2

4

必修

建筑设备自动化实验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学时分配

每组人数

必修/选修

1

水塔水位PLC控制设计

设计性

2

2

必修

2

异步电动机星三角PLC控制设计

设计性

2

2

必修

3

空调机组监控DDC系统应用

设计性

2

4

必修

流体输配管网实验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学时分配

每组人数

必修/选修

1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

验证

2

10

必修

2

离心风机性能测定实验

验证

2

10

必修

3

管网水力工况实验

综合

2

10

必修

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实验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学时分配

每组人数

必修/选修

1

中央空调机组性能参数测定实验

综合

2

10

必修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实验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学时分配

每组人数

必修/选修

1

对流传质系数的测定实验

综合性

2

15-20

必修

2

冷却塔性能实验

综合性

2

15-20

必修

②科研方面

建筑环境是一个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科研领域,科学研究更多关注信号系统功能性完善、安全性提升等方面。该实验平台基本按照轨道交通实际信号系统的功能而建设,因此,在教师进行科研创新的过程中,能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完成验证工作,避免在实际信号系统中验证要考虑的如场地联系、系统更改、是否影响正常运营等诸多难度。

利用地下建筑环境测试综合实验平台,如下科研课题正在开展:

l  室内污染物浓度快速预测模型研究

l  “低维降阶”通风模型研究

l  超疏水表面水滴动力学特性研究


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实践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