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与振动控制及测试》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VEEN2008 课程学分:2.0
课程名称(中/英):噪声与振动控制及测试/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6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
实验室名称:车辆工程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教师实验室
一、课程简介
《噪声与振动控制及测试》主要分为基础篇、控制篇、运用篇三大部分。基础篇利用较少的篇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振动基础和声学理论基础以及振动与噪声控制的一般过程。本课程的重点是振动控制技术和噪声控制技术。在控制篇,用五章的篇幅,详细阐述了吸振、隔振、阻尼减振、吸声、隔声等专项控制技术。在实际工程运用中,每一种专项控制技术并不是孤立的,在运用篇中介绍了消声器与声屏障,它们是噪声控制各专项技术综合运用的典型例子。
该课程实验教学涵盖测试系统构建及信号采集调理、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测试、区域环境噪声和振动测试分析等内容。
该课程旨在振动与声学方面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使其掌握在振动与噪声方面主要仪器的操作,具有从事减振降噪相关工作的能力与素养。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系统的掌握振动与声学的专业知识,了解振动噪声测量仪器的构造、相应的测量方法以及操作步骤,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使其具有与减振降噪技术相关的必备技能。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号 | 项目名称 | 实验类型 | 学时分配 | 每组人数 | 必修/选修 |
1 | 测试系统构建及信号采集调理 | 基础 | 2 | 5~6 | 必修 |
2 | 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测试 | 验证 | 2 | 4~5 | 必修 |
3 | 区域环境噪声和振动测试分析 | 综合 | 2 | 4~5 | 必修 |
三、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项目1:测试系统构建及信号采集和调理
1.教学内容:
选用合适的传感器采集某一运动部件(如转轴)的振动和噪声数据,利用信号分析软件进行信号处理。
2.教学目标:
(1)了解与振动噪声相关的传感器以及信号采集和调理装置;
(2)熟悉计算机测试系统的构建;
(3)掌握振动和噪声信号分析软件使用方法。
实验项目2: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测试
1.教学内容:
了解激振器、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理解多自由度系统振型的物理概念;对机械振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形成机械振动的工程概念。
2.教学目标:
(1)了解激振法测量的基本原理;
(2)熟悉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
(3)掌握多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型的简单测量方法。
实验项目3:区域环境噪声和振动测试分析
1.教学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区域(校园、地铁附近、闹市区等),进行环境振动和噪声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2.教学目标:
(1)了解声学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2)熟悉环境噪声和振动的相关测量方法和评价方法;
(3)掌握噪声信号处理方法,能对所处环境的振动与噪声质量做出一定的分析。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1、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中数据必须保持原始性与真实性,不能涂改、转抄和伪造。要求按时完成实验并上交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
课程实验的考核包括出勤考核与实验报告考核两方面。出勤考核占实验成绩的40%,实验报告考核占实验成绩的60%。课程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五、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振动与噪声测试分析系统2套,简支梁模型1个,激振器2个,半消声室1个。
六、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盛美萍,王敏庆,孙进才编著.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基础(第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2.参考书:张恩惠,殷金英,邢书仁编著.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2.
3.参考书:徐世勤,王樯编著.工业噪声与振动控制(第2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9.
| 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实践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