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实践教学  实验大纲

《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日期:2016-07-10】 【关 闭】  【打 印

课程代码:TRTR1032                     课程学分:1.5

课程名称(中/英):智能交通系统概论/Introductionto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12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通信工程等

实验室名称:交通工程实验室

一、课程简介:

(1)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解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应用技术以及多个相关子系统。在详细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开发背景与过程、框架体系、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通信、网络、综合平台技术数据库等技术的基础上深入讲解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需求管理系统、先进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车辆辅助控制及自动车辆驾驶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紧急事件管理系统、道路设施管理系统等各个子系统的原理、功能、物理与逻辑框架等,另外讲解智能交通系统的评价方法与未来发展趋势,如车路协同系统、车联网及互联网+交通等。

   (2)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概念、体系框架、核心技术和评价方法,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各子系统原理、功能及其设施,领会智能交通系统对提高交通运输水平的意义,通过介绍国内外典型应用案例,熟悉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3)基本要求:掌握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发背景、概念、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体系框架以及各子系统的原理、功能等,领会智能交通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意义。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学时分配

每组人数

必修/选修

1

不停车收费实验

设计性

4

4-8

必修

2

智能调度实验

设计性

4

4-8

必修

3

多车协同控制实验

综合性

4

4-8

必修

三、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项目1:不停车收费实验

1.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包括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建立、各组成部分的工作过程、单个车道的通行能力以及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应用效率等。

2.教学目标

(1)了解不停车收费系统产生的背景

(2)熟悉不停车收费系统的主要功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3)掌握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项目2:智能车辆调度实验

1.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包括车辆调度的优化算法、GPS车辆定位系统、车辆通信系统、车辆调度系统等的设计方法和以及具体的实现步骤,为实际的智能车辆调度提供理论支持。

2.教学目标

(1)了解智能车辆调度系统产生的背景

(2)熟悉智能车辆调度系统的主要功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3)掌握智能车辆调度系统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项目3:智能车辆调度实验

1.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包括智能小车的结构、车车通信、单车控制、多车协同换道、超车等的设计方法以及具体的实现步骤,为实际的基于车车通信、车路通信的智能多车协同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2.教学目标

(1)了解智能小车的基本构造

(2)熟悉智能小车信息采集方法

(3)掌握多车协同换道、超车的原理和方法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按实验内容的完成情况,分实际操作应用和课后作业考核,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记。

五、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1)GPS系统:一套

(2)计算机:50台

(3)智能小车:3台

六、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杨兆升,智能运输系统概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年。

2.参考书:

[1]徐建闽,智能交通系统,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年。

 [2]张毅,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


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实践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