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实践教学  实验大纲

《场站及枢纽》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日期:2016-07-10】 【关 闭】  【打 印

课程代码:TRTR2006                    课程学分:3.0

课程名称(中/英):场站及枢纽 / Station & Hub

课程学时:54                           实验学时:6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

实验室名称:交通工程实验室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专业特色课程之一,也是轨道运输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系统的介绍了车站及枢纽设备布置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获得对车站布置图形进行分析、计算和绘制的基本技能,具有对中间站、区段站和编组站进行设计,对新建和改建方案提出改进意见的初步能力;为毕业后从事铁路技术管理、商务管理、交通工程设计等工作创造条件。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学时分配

每组人数

必修/选修

1

区段站平面布置设计

设计性

4

1

必修

2

点连式驼峰纵断面设计

设计性

2

1

必修

三、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项目1:区段站平面布置设计

1.教学内容

根据任务书中提供的原始资料,依据相关规范,设计详细的区段站平面布置图方案,并计算所设计方案的能力值,绘制车站平面布置详图和比例尺图,编写计算说明书文档。

2.教学目标

(1)了解区段站平面设计的基本步骤,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

(2)熟悉区段站设计的主要环节,并进行坐标计算、配置图选择、设备数量、咽喉设计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3)掌握车站平面详图、车站比例尺平面图(1:2000)的绘制方法,按要求撰写详细的区段站设计说明书。

实验项目2:点连式驼峰纵断面设计

1.教学内容

根据给定的气温、风速、驼峰平面展开图等资料,计算各种溜放车辆受到的阻力,计算驼峰的高度,对驼峰纵断面进行设计,并对设计的驼峰进行检算。

要求:

(1)设计前,认真分析原始资料,及时查阅相关书籍。

(2)能够综合运用站场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3)设计过程态度认真。

(4)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5)组织方法合理,计算方法正确。

(6)按规定作图,图纸整洁清晰。

(7)按时完成设计任务,交付文件齐全。

2.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驼峰纵断面设计。

(2)让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驼峰纵断面的绘图。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铁路驼峰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实验项目1:

(1)分析已知资料,确定车站原则性配置图。

(2)确定车站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及数量。

(3)设计车站布置详图(手绘图及CAD图),并绘制比例尺平面图(1:2000)。

(4)编写和提交设计说明书。

实验项目2:

(1)计算驼峰高度。

(2)设计驼峰溜放部分纵断面。

(3)绘制溜放部分纵断面图。

(4)设计各制动位制动器节数。

(5)绘制驼峰检算图,并根据检算图,判断:

l  驼峰线路的纵断面设计是否合理;

l  驼峰高度和减速器制动位的能高及分布是否符合要求;

l  以规定的推峰速度连续溜放难—易—难单个车辆时,通过分路道岔和制动位时的间隔,确定合理的驼峰解体速度。

五、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六、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李海鹰、张超编,《铁路站场及枢纽》,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2.参考书:

①刘其斌、马桂贞,《铁路车站及枢纽(第2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年出版。

②马桂贞,《铁路站场及枢纽(第2版)》,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 50091——2006),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年出版。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年出版。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TB 10062——99),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年出版。


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实践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