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UOPM2019 课程学分:1.5学分
课程名称(中/英):交通运输系统工程/Transport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课程学时: 32 实验学时:4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
实验室名称: 交通工程实验室
一、课程简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讲述了如何以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分解、分析和描述交通运输系统,培养以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方法处理交通运输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运输系统工程概论、运输系统分析与模型、运输系统预测、运输系统网络计划技术、运输系统模拟与评价、运输系统决策方法等。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掌握交通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关键技术,能应用这些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交通与物流规划、交通网络规划与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理论性问题,具有在该领域进行规划与设计的必备技能。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号 | 项目名称 | 实验类型 | 学时分配 | 每组人数 | 必修/选修 |
1 | 公共交通换乘枢纽选址方法 | 创新性 | 2 | 2 | 必修 |
2 | 车辆尾气排放收费政策实施效果的数值仿真实验 | 综合性 | 2 | 2 | 必修 |
三、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项目1:公共交通换乘枢纽选址方法
1.教学内容
1)掌握交通方式选择/交通分配组合交通模型的构成。
2)掌握交通方式选择/交通分配组合交通模型求解算法及程序编制方法。
3)交通调查数据基本处理方法,包括交通小区、交通网络、O-D数据、交通量数据的矩阵表示与处理方法。
4)Matlab软件基本操作及程序编制方法。
2.教学目标
(1)了解分离式四阶段模型的缺点,掌握四阶段组合模型的基本构成及组合方法。
(2)掌握交通超级网络及超级交通网络模型构建的基本概念。
(3)掌握连续平均法的最优求解原理及方法。
(4)掌握最短路程序编制原理及方法。
实验项目2:车辆尾气排放收费政策实施效果的数值仿真实验
1.教学内容
1)掌握出行者交通效用函数构建方法。
2)掌握宏观交通管理政策的模型化表示方法。
2.教学目标
(1)了解分离式四阶段模型的缺点,掌握四阶段组合模型的基本构成及组合方法。
(2)掌握交通管理政策与交通流量、交通方式分担率之间的敏感性分析方法。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1.考核方式
(1)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考试以笔试或操作等形式进行。
(2)实验课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由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综合给出,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成绩占30%
2.考核要求
要求学生利用Matlab软件编制求解算法程序,根据利用求解程序,分析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中可能出现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交通事件引起的交通系统全局性变化,并开展成因分析,根据实验设计内容撰写形成实验报告,并进行PPT汇报课件的写作。
五、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Matlab数值计算软件、Vissim交通仿真软件。
六、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王殿海,交通系统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参考书:
①何显慈、马川生,交通系统工程: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②黄海军,城市交通网络平衡分析: 理论与实践,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 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实践教育中心 |